1903年学生开展拒俄运动,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大学生爱国运动的开始。4月30日,因闻俄国强占东北三省,以师范馆学生为首的京师大学堂学生“鸣钟上堂”举行集会🙆🏽♂️,要求政府“力拒俄约,保全大局,展布新政⛰,以图自强”👐🏼,声讨沙俄侵略🧑🏿🚀,掀起爱国学生运动;5月11日,师范馆全班学生发表请政务处代奏书,请旨拒俄约,这是请求清政府政务处呈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奏章🙎♀️,并把奏章内容公开发表,一面又函电各省要求响应。俞同奎等积极参加了这一活动🤽🏻。
京师大学堂增设进士馆、医学实业馆等。2月8日,清政府增派荣庆为管学大臣,会同张百熙管理大学堂事务。2月,京师大学堂在李阁老胡同添设进士馆,令新进士等入学肄业。后来仕学馆和进士馆合并🚁,改为政法学堂🙋🏽♂️🕘。5月🟢,京师大学堂增设医学实业馆,招生数十人🫅,授中西医学🦒,校址在后门太平桥。6月27日清政府准张百熙奏请,命张之洞会商张百熙、荣庆共同管理大学堂事宜。10月部分译学馆学生转入仕学🏈⛓、师范两馆就读。至此,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5人、仕学馆78人🤒。
师范馆31人等出国留学🖕🏿,是我校首次派遣出国的留学生。12月21日管学大臣张百熙力排众议,上《奏派学生前往东西洋各国游学折》🕵🏻♀️,称:“自开学以来,将及一载,臣等随时体察,益觉资遣学生出洋之举,万不可缓🚁。诚以教育初基💪,必从培养教员入手🌻🍟,而大学堂教习,尤当储之于早,以资任用。”奏派学生47人赴东西洋各国留学,学习专门知识,以备将来学成回国充任大学教习🌙。余棨昌等31人被派往日本,俞同奎等16人被派往西洋各国🧓🏿,学期约以7年为率。其中31人为师范馆学生,张百熙曾亲自到前门车站给学生送行。